《工具之外:管理的本质是“人”的觉醒》

2025年05月02日-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试着放下管理上的工具局限性,发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之前的自己因为不懂得“管理人”的重要性,也不擅长和热爱管理人,因此所有的目标都关注在事情上面,流程上面,但其实忽略了人这个最大变量,因此总是容易费了很大劲但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找不到管理的乐趣和心流。通过这两周学习,自己内心更加从容了,看到了很多之前没看到的。

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准备云南出行的攻略,看视频,列规划,看到各种出行vlog后发现对旅拍有了新的热情,想要去学习如何拍更好看,看的看的就又陷入了设备的大漩涡,甚至开始在淘宝上找相机了,及时的发现了问题止住了,经历了静定安虑得这个“流程”后有了新的开启,这个思维逻辑像极了我做管理时的课题,以为之前出去拍的不好看,是设备问题,只要有了全画幅相机,有了XXX镜头,我就一定能拍出XXX的照片,但能想到,那些你觉得拍的好的人,都是专业摄影,他们都是乐在其中的去工作的,而我们只是去旅行顺便拍照,拿着那么多的设备去玩不会很累么?而且重要的是你拍照的能力,一部手机就不能出片么?但把问题归结在设备上太容易也太诱惑了,能够满足我们对摄影的各种幻想,只要有了XXX相机,我就能出XXX片,因此这是自己下意识的一贯作风,而且会一头扎进设备的海洋,无穷无尽。

回归到管理上,你以为管理的差强人意是因为平台不好用,不够清晰,不够规范,以为只要有了XXX平台工具,管理状态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那也是妄想,更重要的是你的管理水平能不能提升,你对人的关注能不能提升?就像我之前说的,一个厉害的人,就算一张纸一支笔,也可以管理好一家公司,一个没有管理思维的人,就算给他再昂贵的设备、平台、工具,也会差强人意。底层还是心性升级的逻辑。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管理思维,一套匹配的工具平台能够让你如虎添翼,但如果没有工具匹配的管理思维,就算有了再好的工具,结果也只是差强人意。我们一定要比工具维度更高,才能驾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用了我们,或者用了我们的团队。因此团队的心性和工具也要一起成长,可能也需要分阶段,当团队目标在变大,人的心性和能力在逐步提升成长的过程,对应的工具和平台也要随着人的成长和更新,所以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管理者需要有能力给管理者把脉,找到当前课题,能力边界,匹配这个阶段最适合的工具,再扎实练基本功,再升级到下一个阶段。

回归到毛主席的矛盾论,每个环节都要抓住该阶段的核心矛盾,不要舍本逐末,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