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差记录#11-HTH美高科参访-2024.9.17-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早上8点出发,去到了HTH最早的校区,2000年成立,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我加入到了一个从外州学校专门来组团学习的20人的小组中,一起参观学习,了解到了HTH老师研发一个PBL项目的框架以及案例,参观了小学和初中校区,然后和小学初中的老师、校长聊天,收获很大。

通过和大家聊天,参观校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HTH非常想要学生去充分的表达自我。

通过墙上的各种画作,文章、装置艺术等等,都能够看到作品背后每个学习者独特的视角。导师不希望学习者的作品是千篇一律的,会积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和引导,启发他们去结合自己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等等和要研究的课题做结合,从而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给他们表达自己,发声的机会和平台(Expressing themselves and Support their voice)。比如主讲老师Paola分享自己设计的一个PBL项目,首先不是提出写19世纪诗歌和研究报告的要求,而是先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的identity身份个性是怎样的,我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构思和课题目标的链接,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然后一个班级就不再是50篇一样主题的essay了,而是50个不同主题的essay,学生成为了他们项目的我主人,学生成为了他们项目的专家,而paola开始从学生的essay中学习。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11-HTH美高科参访-2024.9.17-黄昊-每日一句”

美国出差记录#10-Exploratorium儿童探索馆收获-2024.9.11-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去了田哥很推荐的旧金山的科学馆Exploratorium,收获很大。坐下来环顾四周,感受到这边的场馆真的和其他科学馆很不同。

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个探索馆的创始人竟然是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弟弟,弗兰克·奥本海默发起的,Frank是一个核物理学家,也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之后在大学、高中都教过书,教书时很喜欢带学生去回收站,用废弃汽车的零件,给孩子们讲解演示力学、电学等原理。然后Frank于1969年在旧金山创办了现在的Exploratorium。

在这里,太多的东西都是可以直接摸,直接玩的,吹泡泡机,弹珠球、磁沙等等都是可以直接上手去摸,去玩,而且很多都不怕人拿走,也不会绑绳子什么的,但缺点就是需要不断有人来整理清洁,物品归位,丢掉的东西去补齐,坏掉的东西去维修,看到有孩子拿了一大盆弹珠倒进自己刚搭好的漏斗里,测试轨道效果,然后噼里啪啦弹珠散落一地,还有其他各种轨道、夹子、等等到处都是,但自己转了一圈回来后,发现这个区域的物品都被整整齐齐的归位了,真的被感动到了,这在很多其他博物馆是很难看到的,其他地方要不就是用玻璃罩封起来,要不就是给一个小手柄去有限的交互,尽量减少维护成本和损坏的几率。这真的很厉害,看得出不一样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会在事情层面,去影响你做事的逻辑,去重新排序平衡。

然后就是看到墙上写了理查德·费曼的一首小诗,特别有意思: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10-Exploratorium儿童探索馆收获-2024.9.11-黄昊-每日一句”

科创教育漫谈1@旧金山-2024年09月07日

这次在旧金山,见到了两位老朋友James & Carrie,他们是资深的科创教育工作者,我们关于科创教育、PBL项目制学习等主题做了沟通,收获很多,这里将我们的对话内容分享出来。 因为时间较长,在总视频下方,用13个问题作为章节进行了分段,期待这些问答可以给带给大家对教育的启发和不同的视角,也期待大家反馈不同的视角。

美国出差记录#9-旧金山之行-2024.9.6-黄昊-每日一句

昨晚坐飞机从波士顿来到了旧金山,见到了老朋友James,专门来机场接我,非常感动。今天上午睡醒后,花了很久整理了营队结束后的这一周的每日一句,分享在了工作群,感觉能量很高,下午James去带我转了ocean beach,晚上去采购了些吃的,然后自己蒸了米饭吃。

今天和James相处,感觉他自带一种乐天派的感觉,开车一辆很普通的车,一边开车一边哼着曲子,很欢乐,很松弛,和这三周在波士顿相处的伙伴们完全不一样,在那边虽然大家住的都是豪华的大house,开的都是最好的车,孩子上的精英学校,但一直有一种紧绷绷的感觉,事情一件接一件,总是忙不过来焦头烂额的感觉。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9-旧金山之行-2024.9.6-黄昊-每日一句”

美国出差记录#8-艺术的深刻-2024.9.5-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是在波士顿的最后一天,晚上7点的飞机,计划上午去儿童探索馆,发现今天正好闭馆,就去了MFA波士顿艺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看到了莫奈的睡莲、干草堆,还有很多很多珍贵的作品。

让我最震撼的,是高更的代表作之一《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8-艺术的深刻-2024.9.5-黄昊-每日一句”

美国出差记录#7-瓦尔登湖-2024.9.4-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上午休息,一个人开车来到了瓦尔登湖,见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书中所描述的环境,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木屋,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小池塘,却能够让作者对生命有这样的洞见,真的心生敬佩。在小木屋旧址上,摘选了梭罗在书中的这样一段话: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删繁就简,把生命中阻碍着我、迷惑着我、引诱着我的一切都抛弃。从而不会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真正的活过。——梭罗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7-瓦尔登湖-2024.9.4-黄昊-每日一句”

美国出差记录#6-2024.9.2-黄昊-每日一句

早晨没有出去,一个人安静的在客厅看了会儿书,看着窗外纽约的高楼大厦,湛蓝的天空,感觉已经很漂亮了,不想去楼下的嘈杂的街道上了,然后BY回来后又聊了会儿天,看到他这个年纪能够有这样的条件,感觉已经福报很高了,但还是会遇到各种的不如意,如果不跳出这个漩涡,一直把自己困在囚笼里,是很苦的一件事,对我而言特别感谢有机会可以分享我的视角,但也能让我自己意识到,真的心性升级是唯一的一条路,否则不管外界条件再如何优越,都阻挡不了你的一个负能量的内心,去吸引那些低能量的人事物境,从而在自己内心制造和加工这些恨怨仇争,让自己越来越苦,这就像地心引力一样,无处不在,无法逃脱。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6-2024.9.2-黄昊-每日一句”

美国出差记录#5-2024.9.1-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参观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NY MAT 第一次去到这么大的博物馆,从古希腊罗马雕塑,到埃及神庙,到欧洲雕塑,到近现代油画,到东方佛像,现代艺术,看到好多。

看到巨大的埃及神庙,就坐在前面思考,人类的一生太短了,面对这些几千年前的人类伟大的作品,感觉当下自己的一生很微不足道,看到一个个的雕塑,栩栩如生的展示了历史上一个定格的画面,让我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可能也是想借由雕塑的形式,让自己不是永生的肉体能够定格并且以另一种形式永生把。

继续阅读“美国出差记录#5-2024.9.1-黄昊-每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