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下村湖人

《富人自贡》

2022.08.28

今天开始读了《论语故事》这本书,读了第一篇文章《富人子贡》,有一些感悟,孔子所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自贡一直所追求的状态,在自认为已经达到了“富而无骄”的状态想跟孔子去炫耀时,才发现既然自己很关注这个问题,并且感觉好像做到了富而无骄心中窃喜时,其实依旧没有跳出这个贫富评判的框框中。

从中我意识到了,夫子这句话可能描述的是一种结果,一个状态,但并不是一种方法,如果不断的以此为方法,要求自己在贫穷的时候不去献媚,在富有的时候不去骄傲,其实都是在法的层面去做限制。

问题不是被解决的,而是是用来被超越的,就像故事中的那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于贫富态度的最高境界,必然是超越贫富的观念,从劳苦本身也能领悟生命的自强不息与心灵的和乐喜悦,这时自然就会流露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状态了”,

昨天和一个在MG学了很久的学员蒋阅爸爸沟通后续课程安排的事情,打电话过去后爸爸很欢喜的和我在分享孩子晚上八点多了,还在调试他前两周在MG产品设计营制作的抓娃娃机的程序,爸爸说蒋阅上次遇到了一个难题,程序出了BUG调试了很久没有解决,和学计算机专业的爸爸讨论也没有发现解决方法,后来经过尝试蒋阅很开心的和爸爸分享说发现程序bug了,是因为存储系统时间的变量在初始化的时候类型设置过小了,系统时间的数据太大装不下了,就会出BUG,爸爸说让他想起了大学毕业去华为面试时出的一道考题,觉得孩子好厉害,现在不仅是停留在玩一玩的层面了,感觉在MG这几年真正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也感受到了孩子对工程的热爱,蒋阅还分享说以后长大了想做工程师,比如去大疆设计产品,因此爸爸很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在MG培养这种热爱。听到爸爸这样描述孩子,能够感受到满满地由爱而产生的尊重,欣赏的态度。

很像我们之前提出的爱的四种美一样,如果一直要求自己对待他人要用“尊重、欣赏、祝福、成长“的态度,那自己有时候会很累,也会觉得没有能量,但如果能够以爱为根基,以灵魂的觉醒为目标,那自然和人相处时就会流露出这四种美,而且是发自真心的尊重、欣赏了。

《子入太庙》

2022.08.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研究学问时,学习和思索是两件必须具备的要素,只学习不思索,就不能把握思想的重心,因而不会研究出什么结果来,正如在一篇漆黑的暗室中摸索,只能摸到屋柱和门一样,不能从各种事物当中求出真义。”

很像我们说的明理和实修一样,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从自己的角度看,觉得学习学问就像积累大脑意识的内容一样,对于蓝色性格的人很容易陷进其中的逻辑里,甚至不亦乐乎的推理,研究,就像子路,学了一肚子关于礼的知识,但却看不懂夫子进入太庙就是在践行礼的宗旨。这就是没有思考,只是单纯的在知识层面学习知识而已。但当我们学习完知识后,将知识与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建立起连接去反思,再进一步去应用从而得出新的感悟,则会有更深的理解,比如通过写善叙述和实修的环节,这样才能真的的活学活用,把“学问”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慢慢的让自己成为“学问”或者“真理”本身。

 

“我今天倾角诸位祭司,反而使他们感到不悦,也许在我的言行当中,还有不合于礼的地方把,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好好反省才对。”

夫子发现自己没有做到全面关照,时刻都在反求诸己

 

“孔子的推荐人,刚才就一直不能镇定地听两人的对话,在孔子说完话后,他不胜羞愧,狂轰地拜辞了。”

体会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高度的两个人的对话,对话中处处表露出反求诸己、借事炼性的思维,被降维打击了,很是羞愧,而羞愧本身也是假我的一种体现,既然听到了夫子关于礼的理解,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念,此时更应该借此机会请教孔子,底层逻辑还是不够恭敬谦卑,碍于假我的面子,错失了学习的好机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一种标准,而非方法,不是要让自己在不知道的时候说自己不知道,而是要思考为何在不知道的时候还想要不懂装懂,因为缺少恭敬,这才是底层逻辑,而如何让自己更加恭敬呢?其中就需要我们拥有因果观、灵魂管、宇宙观。

每件事物都有很多层的底层逻辑,如果只看表象就很很粗,按照表面上看到的去做也会很难,而挖得越深,越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越能看到万物归一的真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