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8点出发,去到了HTH最早的校区,2000年成立,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我加入到了一个从外州学校专门来组团学习的20人的小组中,一起参观学习,了解到了HTH老师研发一个PBL项目的框架以及案例,参观了小学和初中校区,然后和小学初中的老师、校长聊天,收获很大。
通过和大家聊天,参观校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HTH非常想要学生去充分的表达自我。


通过墙上的各种画作,文章、装置艺术等等,都能够看到作品背后每个学习者独特的视角。导师不希望学习者的作品是千篇一律的,会积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和引导,启发他们去结合自己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等等和要研究的课题做结合,从而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给他们表达自己,发声的机会和平台(Expressing themselves and Support their voice)。比如主讲老师Paola分享自己设计的一个PBL项目,首先不是提出写19世纪诗歌和研究报告的要求,而是先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的identity身份个性是怎样的,我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构思和课题目标的链接,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然后一个班级就不再是50篇一样主题的essay了,而是50个不同主题的essay,学生成为了他们项目的我主人,学生成为了他们项目的专家,而paola开始从学生的essay中学习。
其次在和老师聊天的过程中,让我很惊讶的是,HTH很少有现成的课案,或者很成熟的PBL项目给到老师直接来上课,否则一节课很容易“上死“,他们甚至都不要求老师按照加州的课纲来上课,教材也可以自己选择,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用心的去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学习者,而且他们也会花很大精力在导师培训上,他们更希望导师能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结合每一个班级的孩子们,去找到一个适合他们的PBL项目,一个9年级的化学老师说:“我的口袋里会有一两个备用方案,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我会和他们做我之前上过效果很好的几个项目,但大部分情况下,我更希望找到适合他们的,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来一起研究。”,这一点可以看到,HTH怎样对待学习者的,也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小学校长说:“use the same method to train your teachers as if they are the students 用你训练学生的方式去培训老师” ,这是一种归一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突然我的问题也化解了,我一直认为在PBL项目中,很大的提个课题是,时间一久,刚开始的新鲜状态过去了,学习者的参与度就会下降很多,这个时候就开始了“被动式”的学习,老师学生都很累,而且效果可想而知。但PBL本身不是就为了解决普通课堂学习者参与度低的问题么?经过这些天的聊天和学习,我逐渐意识到了,我们将PBL上的上的,就又上成了传统式教育的味道,自然会产生这些结果,但如能够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在适合的方向上创造机会而不是告诉答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而不是上手帮助,在自己也不懂的时候示现一个真正的独立学习者该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他们参与度自然不是问题,而且真的能够实现借由项目来成长自己的目标。
从HTH回来后,又看了一遍十五年前的那部HTH纪录片《最有可能成功 | Most Likely to Succeed》,在视频中看到了很多当年的作品,在我前两天参观的时候,都还留在墙上,被老师和学生称之为“经典作品 Legacy Project”,访谈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是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的教授 Dr. Eric Mazur,在分享自己对于应试教育的洞察,比如国内的中考、高考,或者美国的SAT等标准化考试。
他说:“如果我给你看一张学生正在参加期末考试的照片,你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在干嘛,但有趣的一个问题是,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是否遇到过和考试类似的情况出现?哪怕一次也好?我想在现实工作中,你可以获取到你需要的任何信息,在现实工作中,你可以和他人合作,或者说你必须学会团队合作,否则你无法一个人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个孩子们在未来,永远也不可能遇到的情况,用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去衡量学生的能力,和预测学生在未来的前途?”,他在分享这段话时,那种笃定的语气和神态,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苹果CEO库克在MIT毕业典礼上,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类越来越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或同情心,并且不计后果。”
【【MIT】苹果CEO库克 2017MIT毕业演讲:我并不担心AI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AI一样思考】
如果说在最早期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流水线上的工人,能够实现基础的机器操作,不用有太多想法,老实听话,遵守纪律就好,那应试教育做到很好,但21世纪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人了,这些职业逐渐,甚至早就已经被自动化机器、被AI所替代了,那我们的教育,真正想要教会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学习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在20年、30年后,面对人类未来更加复杂的课题和机遇?你希望孩子们走出教室,还记得什么?我想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叩问自己的一个终极问题。
经常在和他们的聊天中听到这些表达:
- 学习如何变得欢喜和充满活力(learning to be joyful and alive)
- 学生主导的课堂(Student lead the classroom)
- 学生的声音为中心(Student voice centered)
- 言传身教(Model what you are teaching)
- 为自己发声(Advocate for themselves)
- 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 承认自己不会(I don’t Know)
住酒店时,开始提出一些自己的需求,比如主动在checkin的时候问有没有远离马路更安静的房间,或者主动询问是否有素食飞机餐,之前自己很少这样去问或者去提出自己的需求,认为这是在给别人添麻烦,因此我会“随机”听安排,坐长途飞机也会自己带飞机餐,其实这就是我自己性格中的漏,学会Advocate for myself很重要。
在酒店离开时,我经常会把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练习自己“如来”的能力和习惯,让我住过的地方,在离开的时候和刚来的时候保持一个样子。因此我会主动去倒垃圾,整理桌面,复原环境,并且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的,但有天突然在想,我的目的是让清洁的人员更方便,还是让我自己感觉更好?因为不管我把被子叠的多整齐,他们都是要取出来去洗的,那我这不是反而增加了对方的工作内容了么?因此这次离开就把被子叠好放在床上,而没有像以前一样铺的整整齐齐,再用枕头压住了。
Taking away from U.S. Trip
- 墙上挂名人画,标注他们的品格,学习借鉴
- 墙上写出希望孩子们做事的态度,不仅是给学习者看,也是给老师提醒
- 内部导师学习资料整理,定期出教育内刊,从日志中找,以及看到的和教育相关是好文章,公众号分享至不同工作室,加盟商。
- 带老师去学习,多创造机会去外面学习成长,老师成长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 多与carrie james等人交流探讨,学习看待教育不一样的视角。
- 学生作品展,每个学期组织一个展览,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收获最大的作品分享展出,作为每个学期末设计课的项目。
- 找到MG真正希望培养的孩子,导师的目标,用语言形容出来,成为价值观和教育的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