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美国出差记录#8-艺术的深刻-2024.9.5-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是在波士顿的最后一天,晚上7点的飞机,计划上午去儿童探索馆,发现今天正好闭馆,就去了MFA波士顿艺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看到了莫奈的睡莲、干草堆,还有很多很多珍贵的作品。

让我最震撼的,是高更的代表作之一《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忧郁的蓝色背景前,画面主体从右到左描绘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正在摘果子的女性,以及一位衰老的老妇人,背景中还有一个蓝色神像,可能象征着死亡的来临或者死后的轮回。接合之前读过的以高更为原型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高更充满期待的从鼎盛时期的法国大都市离开,去偏僻的大溪地追寻自己的期待的静谧生活,但却遭遇了各种不如所愿,经历丧女之痛和各种疾病的折磨后,更加体会到了此时的高更对生命深刻的反思和叩问:我们到底从何处来?我们又是谁?我们又要去哪里?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站在这幅画前驻足许久,思考很多。从这次出差的视角来说,我来自深圳的MG麦高,是一名科创教育工作者,去到波士顿的MGA来带营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和这边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美国的教育模式,学习他们的优点,分享我们积累的经验,以及了解客户的的实际需求和困扰,推进以后更多的合作。

而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我是从一个心性升级的环境和团队中来,我是一个时刻练习借事炼性、反求诸己的人,心性升级道路上的MG,是希望借由一个平台成就一群人,做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希望可以借由此次出差来到MGA,能够和合作伙伴分享更多除了具体工作细节以外的,更多不一样的视角和看法,从而将MG更多表层业务下的对待工作、生活、生命的价值观分享传播。因此这次出差下课后,自己都会积极的找老师复盘,聊聊当天的合作和课程,以及背后的起心动念和转念过程,积极找工作室伙伴们聊天,面对工作室具体的招生课题,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课题,孩子和同学们之间关系的课题,都积极做分享和交流,并且借由MG伙伴们的每日一句,经典案例、学习文章做分享,期待能够将MG除了课程资料、材料包等服务之外,MG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能够服务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伙伴们。而规律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大的人也是自己,能够感受到更多的能量和使命感,有机会结识各种不同人生的伙伴们,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启发自己去思考,让自己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这就是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吧。

记得第一天来到MGA听常规课,一个新老师在上DIY风扇这节课,课后和这个试课的老师聊了聊天,分享了我在MG的工作,他问我你工作中做过最酷的项目是什么,我停顿了一下,想起了田哥说过:”一切形式的教育,最终都会回归到自我教育上“,然后我回答说:”是我自己,我在做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审视内心,尝试练习感恩、学会同理伙伴,学会尊重欣赏孩子们等等,通过项目修炼自己,因此目前为止,我自己是我参与过最酷的作品。“

回来后伙伴问我:”今天去看画收获怎么样?“,我说收获巨大,这几周在波士顿和纽约看了莫奈、达利、梵高、毕加索、高更等等很多超棒的作品,都很喜欢,她说:”怎么谁的都看?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我们家两个女儿喜欢两个不同的派别,而且都觉得对方喜欢的不好看,哈哈“。

我的感受是,艺术画作和文学作品是一样的,都是人们自由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不同画家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表达的手法,有些是为了歌颂生命的伟大和对未来的希望,有些则是经历苦难后对生命的深刻洞见和反思,这些画作都是艺术家们在生命探寻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表达。

而最宝贵的是,透过这些作品,我们有机会了解到作品背后艺术家们的故事,并且在这样一个视角下,试着空心去同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得到启发,从而丰富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这些画作就像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一个个巨大的问号一样,好像是艺术家们跨越时空,透过作品在和我们聊着自己的故事,然后问我们:”你怎么看?“,通过这些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探寻自己内心对生命的理解,和审视的维度,从某种视角上来说,我们和这些艺术家一样,都是在生命长河中,不断寻找答案的同行者,我认为这是艺术能够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