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默认分类

美国出差记录#2-2024.8.17-黄昊-每日一句

今天来到了Boston MGA,感受到了和LA很不一样的状态,整个城市的环境特别美丽,很舒服,上午在MGA开会,和大家一起讨论营队事情,然后布置空间环境,切割物料,一天下来感觉在深圳一样,出了门才发现自己在boston,有点恍惚的感受。

路上去了趟超市买吃的,晚上回到IQ老师家里,非常大的两层house,我住在一个大客房里,还有卫生间,一切都非常舒服,下午回来洗完澡6点就睡了,第二天早晨5点半才醒来,睡的特别舒服,时差倒过来了。

第一天和MGA团队相处,感受到了一种创业团队的朝气和能量,Echo和IQ老师的那种极强的行动力,想到什么立刻去做,并且可以协调资源去向目标推进,Megan老师在积极的组建团队,月森老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视角真的很值得学习,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帮忙,整个团队有一种凝聚力,大家像家人一样的感觉。

Day2:

今天是在MGA的第二天,非常充实,早晨5点多醒来,吃了早餐,喝了咖啡,然后8点半出发去MGA,首先去听了一个新老师的试讲课,启蒙阶段的《迷你风扇》,学员也是两个试听的学员,第一次进课堂感受到了美国老师和孩子的上课状态,也看到了MG所打造的课程、教具、材料包能够横跨大洋,服务到美国的孩子们,让我有了一种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用心做好我们的项目,借由课程和材料,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课堂中的导师是一个25岁的年轻男生,很有朝气很热情,上课氛围很轻松,并且可以积极鼓励孩子们提出的想法,让他们去实践测试,但因为第一次上课,时间把控上没有经验,导致和孩子们有说有笑的讲了1个小时后才开始做,导致做的环节比较的赶,我及时的做了些材料的预处理和加工,让进度赶了上来。然后带大家去激光切割机切割了自己喜欢的铭牌。

课后和这个试课的老师聊了聊,分享了我做工作室的经历,他问我之前做过最酷的project是什么,我停顿了一下,回答说,是我自己,我在做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审视内心,尝试练习感恩等等,通过项目修炼自己,因此我自己是我做过最酷的作品。

下午和月森老师、赵晔老师一起开了会,讨论了ICW的赛事班的经验,并且同步了一些资料给到他们,能够感受到大家虽然是第一次带,但很想带好,很想拿出个成绩来。

然后3点开始就做了营队的准备工作,格斗机器人缺的物料做补充,清点无人机的营队物料,以及组装了一台无人机样机做体验。

一天下来,感受很充实,也感觉MGA的几位老师真的挺辛苦的,IQ老师和Echo老师在前台积极的和试听家长聊天分享课程,月森老师很承担很细心的去准备营队内容,Megan老师积极的在和TA沟通,试课,收集反馈。

还有一点让我很惊讶,和月森老师一起给格斗机器人做了一个场地,月森老师想让场地漂亮点,就让孩子们给场地上描线的字涂色,四个孩子都很有责任心,拿到各自的木板,每个人的涂色方式都不一样。因为想要防止颜色溢出到字外面,Alex花了很多时间去细致的在字的外围贴满胶带,然后用彩笔快速的涂色不用担心颜料会涂到字的外面,Ryan用直尺挡住字的边缘,辅助彩笔进行涂色,对于非弯曲的字体边缘尤其高效,Mia也用胶带覆盖,但只是覆盖外围一小部分水平和竖直的地方弯曲的字体部分则不用胶带,这样可以缩短粘胶带的时间,加快速度,而我过去查看时,Mason的木板已经用最快的速度涂完了,因为没用任何的辅助措施,效率就非常高。

四个孩子的四种不同的做事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状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有着他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做事逻辑,我们不希望森林中所有的植物都变成参天大树,或者小草鲜花的样子,接纳不同,尊重差异,教育要做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机械式产出一批所谓“理想中优秀”的孩子,而是尽最大可能支持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创造性,给予他们尝试、成长的空间,最后像一片森林一样,百花齐放,但却又各有不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