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和觉性,心流和执念

 

1990年匈牙利积极心理学家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当下的幸福》,其中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心流 (flow)”,它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心流成为了积极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而这种状态成为了我这些年一直在追求的状态,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出去玩儿也好,我会以达到心流状态为目标,去不断探索和尝试,慢慢的也可以抛除杂念,全然忘我的去沉浸在事情中了,很多时候都能拿出一个相对还不错的效果。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意识到,其实这并非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就像《心灵奇旅》中所说的,心流的状态和迷失的灵魂只是一线之隔,田哥最近经常提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全面关照”,而处在心流状态中很容易”忘我”,其实并不是我们说的带着觉性去生活做事,也是陷在事情里了。

 

森林旁住着三兄弟,一天早晨起来大哥发现没柴了,无法做午饭了,就号召大家分头去林子里砍树准备要烧的柴,老三进入到林子去砍树时,看到了蝴蝶,就去捉蝴蝶了,玩累了后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早已把砍树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老二非常认真,拿着斧头仔仔细细的砍树,研究木头的纹理,如何砍柴更高效,全然忘我,一晃午饭时间到了,肚子咕咕叫但柴还没有坎几根,失落而归,这时看到香喷喷的饭菜已经上桌,原来老大在进林子砍柴的路上发现林子一侧风吹落的树枝落满地,上等的好柴,就捡了回去。

 

我认为做事有三种状态:

1.无法进入心流时,就会三心二意,无法全身心投入,做事效率比较低。

2.进入心流后,可以很专注的做一件事,很认真,但无法很好的平衡。

3.而真正带着觉性去做,不仅能够进得去,心无旁骛地专心做事,还能够跳的出来,全面审视全盘,全面关照。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一天中三种状态都有经历,只是比例不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一种状态中,我们没有进入心流,会因为习性的漏不断的被打扰,在担忧未来,在懊悔过去,在比较他人,脑中的思绪一个个的冒出来,不断的有所执着,心根本无法定下来,因此无法高效的做好当下的事情。

第二种状态中,我们放下了这些杂念,安心做好手头的事情,但并不是最智慧的做法,我们看似是放下了这些三心二意,困扰我们的执着,但其实又陷入到了另一种执着中,那就是当下正在做的事,完全沉迷在其中,不管不顾。如果再投入深一点,其实就像迷失的灵魂一样,失去了平衡。可能全身心投入半天,发现其实有更简单的方法,之前做很多都是无用功,或者全身心投入去做了,完成后发现产出的结果早已不需要了。

第三种状态中,我们不但可以专心做事,而且能够放下执念,真正的做到“无所住”,因此也可以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但不再是带着情绪的去做,因而焦虑,迷茫等都不存在了,也可以去总结回看自己的过去,但不再有悔恨、懊恼的情绪了。

第三种状态其实也可以叫做心流,但心流的状态不再需要绑定在某件事上了,而是人生整体的一种心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尝试放下对杂念的困扰,放下对某件事的执着,活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中。

 

发表回复